聚焦

  • 淄博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谢加通;

    山东省淄博市依托其境内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路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推动乡村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旅游资源缺乏科学系统的保护与规划、旅游体验项目较少且同质化问题突出、乡村旅游运营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与支撑保障能力不足。对此,淄博市应坚持旅游规划先行引领,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提升乡村旅游运营水平,强化市场宣传营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招才引智赋能乡村旅游。

    2025年16期 No.44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以茶产业为例

    仇云龙;张立;谢海琼;禹利君;

    文章首先分析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然后从政策、资源、科技等方面入手分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再次指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发展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通过“茶产业+文化+旅游业+科技赋能”,深化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横向发展和内部之间的纵向融合,科技赋能生产提质、体验活化、管理优化,将茶产业各要素与茶文化、农耕文化、地域文化、潮流文化及旅游六要素有机结合,促进茶旅经济融合发展,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

    2025年16期 No.445 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乡村旅游引导下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及策略研究

    樊信友;

    乡村旅游作为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重要抓手,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闲置宅基地的界定与分类,其次剖析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合理性,再次探讨利用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最后提出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如强化政策赋能与制度创新、优化规划布局与产业融合、创新市场运作与主体培育模式、加强风险管控与权益保障。

    2025年16期 No.445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深度涉足

  • 5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如霞;

    文章聚焦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对5A级旅游景区在不同地理尺度的分布状况进行剖析。具体来说,从宏观层面探究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总体分布格局,包括区域分布差异、地理集中程度等;从中观层面分析其在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地形地貌区域的分布特征;从微观层面研究景区在单个城市或特定小区域内的分布聚集性与离散性。文章旨在揭示5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内在规律与影响因素,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规划、旅游产业的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旅游市场的精准营销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2025年16期 No.445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常德市桃花源旅游区为例

    邹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评价逐渐成为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依据。文章以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旅游区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 CM 6.0软件采集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的网络评价,识别出4135条有效评价,其中好评率占82.49%,差评率占5.88%。研究发现,桃花源旅游区的自然风貌与文化氛围获得游客广泛认可,但在设施完善度、服务专业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验、提高服务质量等建议。

    2025年16期 No.445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云南省大理市旅游民宿游客满意度研究

    岳茂伟;陆敏;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市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民宿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只是简单的住宿场所,已经成为传播和体验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对提升游客满意度、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云南省大理市为案例地,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携程网的相关网络文本,利用微词云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研究游客对大理市旅游民宿目的地“5A”属性,即吸引力(Attraction)、便利设施(Amenities)、住宿(Accommodation)、活动(Activities)、可达性(Accessibility)的感知评价。研究发现,游客对大理市旅游民宿的整体评价是积极的。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提出大理市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5年16期 No.445 17-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大数据的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以甘肃省清水县为例

    焦健;刘永福;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有效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繁荣发展。文章以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为例,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方法,对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发现当地乡村旅游业存在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种类单一、宣传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加强政府引领,提升要素配套实力;强化人力保障,提升游客体验;促进产业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完善宣传体系,增强整体运营能力,以助力清水县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提升,促进清水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No.445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冰雪旅游开发与研究述评

    王双;

    文章借助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以2005—202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冰雪旅游开发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关键词、作者及机构等信息并绘制知识图谱,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围绕冰雪旅游、滑雪场及服务质量等展开,研究趋势从基础分析向深层次拓展,哈尔滨体育学院等机构及相关作者形成研究网络;而国外研究聚焦气候变化与冰雪旅游服务质量的关系,旅游需求模型构建是重要方向,美国、法国等国家及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等机构表现活跃。当前研究存在对因素相互作用机制探究不足、研究视角局限、国际比较研究匮乏等问题,未来应聚焦服务质量提升、产业拓展与区域协同视角,强化国际比较研究,推动该领域研究深入发展。

    2025年16期 No.445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旅游动线优化视角下酒店营销节点收益管理创新策略

    秦璐;

    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与游客需求个性化的背景下,传统酒店收益管理面临挑战。本研究首先对旅游动线进行概述,并探讨其与酒店营销的关系,其次分析基于旅游动线优化的酒店营销节点,最后从定价、库存、促销等方面出发,制定差异化收益管理策略。研究表明:精准把握旅游动线关键节点,实施动态个性化收益管理,能有效提升酒店营销效率与收益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为酒店业精细化运营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2025年16期 No.445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旅游体验中社会互动、心理效应与文化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桂林市龙脊梯田为例

    徐晴;

    在体验经济时代,社会的持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不再只满足单一的旅游产品,关注点从基本功能和物质享受,逐渐转变为对感性与情境的深度诉求。当前,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身心体验,即旅游体验,希望通过旅游消费来获得个性化、情感化和体验化的满足。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会经历各种心理效应,这些效应不仅影响其心理状态,还影响其文化认同。文章借鉴已有的文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脊梯田的旅游体验为案例,深入探讨心理效应、文化认同和社会互动之间的相关作用及其影响机制,以期为旅游体验的全面影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2025年16期 No.445 32-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杨煜杭;于荀;

    国家地质公园是自然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其形象感知对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至关重要。文章以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通过采集携程、马蜂窝等平台的游客评论和游记数据,运用ROST CM软件,以“认知-情感”理论为模型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公园旅游形象集中于旅游资源感知和社会环境感知两个维度;游客情感以正面为主,负面情绪主要源于设施建设落后与展示内容创新不足;目的地整体被感知为具有教育科普意义的国家地质公园。研究结果可为该公园优化产品设计、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为同类地质公园形象塑造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No.445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信息耦合机制研究

    金奇;

    浙江省通过构建“数字赋能-产业联动-制度创新”三位一体的信息耦合生态,使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但仍面临数据要素流通存在壁垒、区域协同不足等挑战。基于此,本研究以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信息耦合机制为核心,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评价体系,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定量分析影响浙江省文旅产业信息耦合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25年16期 No.445 40-4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旅游管理

  • 中职旅游类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及策略

    樊贞;

    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视域下,英语对中职旅游类专业来说至关重要,但传统教育模式弊端明显。教学未以学生为中心,一味灌输,阻碍学生自我发展,不利于培养现代化职业技术人才。针对此情况,文章从双语教学的内涵着手,结合旅游业发展现状、中职旅游类专业特点,对中职旅游类专业双语教学实施背景、实施原则、实施策略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2025年16期 No.44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万里茶道故事传承促进高职旅游类专业特色化发展路径

    陈安慧;

    万里茶道作为17—20世纪前期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商道,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能为高职旅游类专业特色化发展提供独特资源。文章将万里茶道故事传承当作切入点,剖析当前高职旅游类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生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入万里茶道历史文化、开展万里茶道实地考察活动、设计万里茶道特色旅游产品、传承万里茶道职业道德精神等特色化发展路径,借助对万里茶道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推动高职旅游类专业特色化建设,培养具备更高文化素养和更强创新能力的旅游类专业人才。

    2025年16期 No.44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广西歌娅思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

    马明坤;何素珩;陈淑渝;

    在健康中国行动实施背景下,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举措。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研学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方案,高度重视研学实践,研学旅行产品也层出不穷,但存在产品内容相似度高、课程缺乏特色等问题。因此,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河池市南丹县歌娅思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例,首先分析其发展概况,其次总结其研学旅行资源,最后提出其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思路,希望有助于提高其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质量。

    2025年16期 No.44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精准培养机制研究

    罗会肖;

    为有效解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文章以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乡村旅游产业对人才知识结构、技能素养以及在地化服务能力的复合型需求。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开发多元化课程体系以及精准就业指导等机制,能够有效提升中职毕业生在乡村旅游领域的就业竞争力,在显著缩短人才岗位适应周期的同时,提升毕业生的地域文化传播和产业服务能力,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16期 No.445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自驾游新趋势下景区拥堵问题与应对策略

    牟晓梅;牟振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游已成为热门旅游方式,给景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易引发拥堵问题。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揭示景区在旅游旺季拥堵严重给游客体验、景区运营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从游客出行集中、景区设施不足、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探寻根源,并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交通管理、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景区运营管理、加强宣传引导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促进自驾游与景区协调发展,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No.44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程丽;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广西整体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生态休闲体育旅游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产业。基于此,文章在解读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有效策略,包括构建要素协同机制以实现资源多维整合、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数字赋能的全产业链智慧化服务平台等,旨在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休闲体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No.445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虚拟技术在中职旅游类专业情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沈洁;

    为提升中职旅游类专业情境教学的实效,突破虚拟技术在中职旅游类专业情境教学中应用的现实困境,如技术和教学内容适配度不高、硬件设备和资金投入不足、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现有评价体系与虚拟技术教学应用场景不适配等,文章提出开发适配度高的虚拟教学资源、优化硬件配置、构建资金保障体系、提升教师技术应用能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策略。

    2025年16期 No.445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学的变革、风险与应对策略

    魏凡松;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AI)融入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学成为必然。这一融合将从自主学习模式的重构、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型、课程体系的动态革新和人才培养标准的升级4个维度推动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学变革。然而,技术应用也面临着多重风险,包括知识异化、学生主体性异化、教学过程异化、数字治理与伦理风险。对此,可通过规范技术应用、优化教学体系、构建“政校行企”协同治理机制等策略加以应对,以实现技术赋能与育人本质的统一。

    2025年16期 No.445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媒体时代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及提升策略——以长沙市潮宗街为例

    邹金慧;

    在新媒体时代,很多景区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转型升级,成功塑造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湖南省长沙市潮宗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依托新媒体营销成为爆火景区。基于此,文章以长沙市潮宗街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潮宗街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潮宗街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策略,包括打造旅游IP、优化产品结构、完善营销路径、建立健全综合管理体系,以期提升潮宗街品牌形象,推动潮宗街文旅高质量发展。

    2025年16期 No.445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语言服务视角下黄河口文化景区语言景观研究

    侯丽敏;

    在中国现代服务经济背景下,语言服务是发展语言经济的重要途径,而文旅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服务的支持。文章主要对黄河口文化景区的语言景观现状进行考察,综合分析3个代表性景区的指引类语言标牌与介绍类语言标牌。调查发现,黄河口文化景区的语言景观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媒介,较为有效地提供了语言服务,并体现出全面性、文化性、现代性等特点。然而,部分语言景观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语种数量不一致、配注内容与配注方式不统一等。在今后的语言服务建设中,要着重提升语言使用的规范性,提高语言信息的清晰度,拓宽语言服务的覆盖面等,从而切实提升景区语言服务效果。

    2025年16期 No.44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师发展研究

    许爱云;李芹;张荀;

    随着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首先分析校企合作机制对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师发展的意义,其次阐述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包括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教师与企业的互动深度不够、企业对教师实践的支持力度不够等,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推动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师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No.445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大学生户外旅游行为习惯与安全意识调查研究

    杨香花;胡泽欢;沈雨轩;

    户外旅游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基于此,文章以584名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通过自编问卷对旅游频次、出行方式、安全行为、安全认知、安全问题归因及教育需求等19个维度开展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户外旅游参与度高,但频次较低,以自驾、结伴自助为主要形式;行前普遍报备,主要重视安全,但装备携带率偏低、急救知识不足、安全规则意识薄弱、应急处理能力欠缺。大学生户外旅游总体呈现“高参与、低准备、弱应急”的特征。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开设户外安全课程及实操培训需求强烈。文章建议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发力,通过课程、宣传与实践训练,系统提升大学生户外旅游安全素养与保障能力。

    2025年16期 No.445 78-8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感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实践教学体系重构视角

    孙璐;黄毅;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面临行业转型与人才需求升级的双重挑战,部分学生专业认同感受外部环境冲击与教学理念滞后双重影响而下降。通过对广东培正学院大二、大三学生的问卷调研及分析,本研究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课程滞后、校企合作浅层化、能力培养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与提升。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从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入手,构建“技能实训—调研考察—项目驱动—实习实践”四级递进式体系,并结合在地化课程、新业态场景、“双师型”团队及多元共创机制,形成贯通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闭合回路,为认同感提升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2025年16期 No.445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生态保护

  • 文旅融合背景下特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徐刚;马永强;汉祥伟;

    随着我国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特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激活区域发展动能的关键路径。文章以山东省黄河文化和沂蒙红色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立足文化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视角,深入剖析两类特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的内在机理、实践形态及发展规律;通过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梳理其融合的基本逻辑,即从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到与生态本底精准适配,再到产业要素的有机重组。研究发现,尽管黄河文化与红色体育文化在表现形式、生态依托方面有所不同,但两者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均体现文化、生态与经济价值的协同。

    2025年16期 No.445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优化对策研究——以武汉东湖、南湖为例

    何冠龙;王一帆;谢佳一;

    文章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与武汉南湖风景区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和实验检测数据,系统分析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提升公众生态体验、促进环境治理,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生态修复能够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025年16期 No.445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浮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现路径

    王冠飞;李翔;梁君春;

    发展生态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之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处理好自然资源的维护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生态旅游发展是落实“两山论”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分析广东省云浮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探究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教育,构建完善的生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生态旅游教育和人才支撑体系。

    2025年16期 No.445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旅游景观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以郑州市人民公园为例

    黄鑫;翟红霞;蔡闻强;谢萌;李喜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公园景观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文章以河南省郑州市人民公园为例,在生态美学视域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涵盖生态效应、美学特征、服务功能3个维度的郑州市人民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内部景观质量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内部景观在生态效应、美学体验与服务功能三大维度发展失衡,具体表现为东南滨水区生态效应最优,核心观赏区美学体验最佳,中心活动区服务功能最为完善。公园内部综合景观质量存在显著空间分异。其中,核心观赏区综合得分居首,生态美学价值最高;而西南休闲区得分最低,生态美学品质亟待提升。希望研究结果可为郑州市人民公园的景观优化、功能完善及后续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16期 No.445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旅游规划

  • 文化旅游赋能广东城市更新研究

    郑华俊;吴远霖;

    在城市发展迈入内涵提升阶段的背景下,广东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省份,正面临文化与空间、产业与社区融合的新挑战。文章基于文化资本理论与城市复兴理论,结合永庆坊、南头古城等典型案例,分析文化旅游介入历史街区、夜间经济等实践路径与机制。研究发现,文化旅游不仅有助于城市形象塑造与产业转型,还在重构文化认同、激发社区活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当前仍存在文化内容浅表、资源整合不足、治理协同薄弱等问题。因此,文章提出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场景营造、构建产业协同与完善保障体系等策略,希望为广东构建文旅驱动型城市更新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与路径参考。

    2025年16期 No.445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湛江市滨海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黄科;谢刚;

    为解决广东省湛江市滨海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驱动机制不明确、资源利用效率低及策略制定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驱动机制模型,深入分析旅游消费、旅游环境及旅游产业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提出湛江市滨海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湛江市滨海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16期 No.445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智慧旅游赋能国家冬季两项中心高质量发展研究

    时越;穆显鑫;孟连杰;

    文章聚焦国家冬季两项中心,首先介绍智慧旅游的概念,其次提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智慧旅游设施不完善、景区商业化运营效率低、旅游体验项目安全保障力度不够等,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包括提高物联网智慧化程度、加强景区智慧化管理、增加智慧化安全设备,希望为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

    2025年16期 No.445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疆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迪拉娃尔·吐尼亚孜;

    文章聚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简要概述新疆旅游资源的优势,并从设施建设、人才供给、品牌定位等方面指出新疆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包括增强服务意识、重视产业发展、加强安全建设、优化淡季旅游运营等,旨在提升新疆旅游业发展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转型,为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2025年16期 No.445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冰雪民俗旅游发展研究

    孔奕;朱伟健;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依托自身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不断发展旅游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其在冰雪民俗旅游发展方面仍面临瓶颈。本研究通过分析延边州冰雪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产品创新、营销升级、政策保障及区域协同等维度提出延边州冰雪民俗旅游发展策略,旨在为延边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025年16期 No.445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文旅融合视角下大连市夜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郭瑾;刘治强;

    文章以辽宁省大连市夜间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文旅融合视角,首先阐述大连市夜间旅游发展现状,其次探讨大连市夜间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包括夜间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夜间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夜间旅游产品品牌化宣传不足,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大连市夜间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以期为北方海滨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2025年16期 No.445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正定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探析

    马晓晴;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古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正定古城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短缺制约保护修缮与旅游反哺、人才缺口限制保护质量与体验深度、过度商业化降低旅游产品吸引力、品牌建设不足阻碍遗产价值转化与发展。对此,正定古城应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合理规划旅游开发模式,以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

    2025年16期 No.445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艺览天下

  • 跨文化视角下旅游场景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探究

    和润廷;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为中国文化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极佳的输出机会。旅游场景中的文化负载词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其恰当英译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十分重要。文章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深度剖析旅游场景下文化负载词的特点及分类,分析文化负载词英译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潜在挑战,提出应对策略。研究旨在通过提升此类词语的翻译质量,为旅游文本翻译实践提供参考,有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增加国际游客的文化认知。

    2025年16期 No.445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纪念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研究——以中共一大纪念馆为例

    张洁;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纪念馆是承载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的重要纪念地,也是事件类纪念性博物馆。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公共服务体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研究围绕红色纪念馆的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分析当前红色纪念馆的公共服务在文化资源利用、宣传推广、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包括革命文化场景化再现,构建沉浸式体验空间;创新文创产品,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构建多元主体协作的服务供给机制。

    2025年16期 No.445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文化强省视域下郑州特色文化街区发展研究——以郑州管城回族区为例

    靳雨茜;

    特色文化街区已成为城市文化基因存续与价值转化的核心场域,其保育与活化对传承城市文脉至关重要。文章以河南省郑州管城回族区“六街六片区”为实证对象,剖析其特色文化街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活力有限等,最后提出构建“文化基因库—3 600年商都记忆主线—数字交互平台”叙事体系,实施“立面—地面一体化整治”“共享设施植入与老字号—青年品牌共治”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区”三元协同闭环,以吸引更多客流,为其他特色文化街区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No.445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元治理视角下绍兴市越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李天宇;孟莹;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作为越地文化的核心区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也面临着保护与开发平衡难、多元主体协调难等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越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多元治理视角提出政府、市场、社会与公众协同参与的建议,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长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No.445 129-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短视频传播视域下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符号建构与传播路径研究——以桂林江头村为例

    黄警阅;邓敏;

    随着传播媒介迭代加速,以用户参与为核心的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重构了传播格局,但如何通过短视频推动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符号建构,使其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首先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传统村落江头村为研究对象,引入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施拉姆的编码与解码理论,采用短视频内容分析法,将短视频平台上的文旅短视频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词频分析,构建江头村旅游文化符号体系。其次,解析江头村旅游文化符号建构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整合文化符号、重构沉浸式叙事场景、搭建多元主体传播矩阵等方面提出一套可复制的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符号传播创新路径,以期因地制宜地打造地域特色旅游形象,助推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

    2025年16期 No.445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州扇鼓在石家庄文旅发展中的创意呈现研究

    白云峰;

    为了更好地探索民间艺术赋能地方文旅发展,文章以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独有的民间舞蹈赵州扇鼓为例,分析其在石家庄文旅中的创意呈现。研究表明,赵州扇鼓凭借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民间艺术价值,借助文旅场景、文旅路线、信息技术等,逐渐成为石家庄文旅发展的新亮点,为地方文旅产业注入独特魅力与活力。其成功实践不仅可以为其他民间艺术发展提供参考,还可以有效地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为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推动地方文旅经济持续繁荣贡献力量。

    2025年16期 No.445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旅游经济

  • 旅游产业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研究

    杨珉;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蓬勃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与商业价值。因此,文章从旅游产业视角出发,首先分析当前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过度商业化,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居民参与度低等;其次,总结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原则,包括整体性保护与活化原则、原真性保护与活化原则、可持续性保护与活化原则、体验性保护与活化原则;最后,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策略,希望能够助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2025年16期 No.445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郝毓业;刘楠;

    乡村文旅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开辟了广阔发展空间。文章首先介绍黑龙江省乡村文旅发展现状,其次指出黑龙江省乡村文旅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深化数字技术应用,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加强乡村文化引领,突出特色优势;完善交通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整合文旅服务要素,优化旅游供给。

    2025年16期 No.445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旅游用地利用效率测评及优化策略——以海南岛为例

    余中元;陈婕;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用地供需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提高旅游用地的利用效率成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海南岛为例,采用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分析旅游用地利用效率,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表明:第一,2015—2022年,海南岛旅游用地利用效率整体较高,但波动明显;第二,旅游用地利用效率存在区域差异,呈现“北低南高”的趋势;第三,投入和产出不协调,即第三产业人数投入过多、旅游收入产出不足;第四,受到技术的限制,2019—2020年、2021—2022年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据此提出优化策略:有针对性地投入劳动要素,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养;适当增加固定投资投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提高土地利用技术水平;发挥海南海滨旅游发展的优势,发展多元旅游类型;加强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建设。

    2025年16期 No.445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连康养文旅发展路径研究

    郭美含;

    目前,康养文旅已经成为旅游产业重要的业态之一。因此,对于各个地区而言,高质量发展康养文旅成为重要课题。文章以辽宁省大连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大连康养文旅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探究大连康养文旅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为大连市康养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支持。

    2025年16期 No.445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艺术IP赋能旅游目的地的创业路径

    颜沁梅;袁洋;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愈发依赖文化内涵与特色体验的提升。大学生打造的艺术IP凭借独特的创意、青春洋溢的风格以及与年轻受众的强关联性,在赋能旅游目的地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艺术IP的特点及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需求,探究大学生艺术IP赋能旅游目的地的可行性与价值,进而从IP创作、IP运营、IP变现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大学生艺术IP赋能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大学生参与文旅创业提供思路。

    2025年16期 No.445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乐山地域文化与美食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张莉丽;

    四川省乐山市凭借地域文化与特色美食资源,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美食旅游产业,但在文化内涵挖掘与转化、体验产品供给、产业链协同及传播体系构建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基于此,文章提出从文化IP打造、体验产品分层设计、产业链整合及传播矩阵构建等方面发力,推动乐山美食旅游从“流量驱动”向“价值引领”转型,为其他地区文旅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No.445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康养旅游地空间分布与优化策略研究

    李梦梦;晁静;梁曦;

    文章运用自然断裂点、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山东省康养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康养旅游地呈现显著的“双极核集聚、山海资源主导、平原区边缘化”空间格局,即以青岛为核心的胶东滨海极核区和以济南、泰安、淄博为核心的鲁中山地极核带,山海资源型康养占据主导地位,平原地区受资源约束发展滞后的格局。基于此,文章提出强化双极核辐射、挖掘非山海资源潜力、差异化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和品牌营销等优化策略,以期促进山东省康养旅游空间均衡和高质量发展,并为其他地区康养旅游规划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No.445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域旅游背景下大庆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曹岩岩;

    在低碳环保的发展要求下,黑龙江省大庆市响应国家有关旅游发展的号召,推进全域旅游与康养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是其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大庆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研究重点,从概念概述、价值分析、现状剖析、路径探析4个方向入手,着重探究全域旅游背景下大庆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方法与路径。首先,对全域旅游的概念进行概述;其次,分析全域旅游背景下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再次,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探究大庆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会、劣势与威胁;最后,提出全域旅游背景下大庆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包括分析游客多元需求,打造私人定制旅游品牌;整合区域丰富资源,形成“一年四季”产业优势;建立产业保障机制,数字化赋能“康养+”发展,希望能为大庆市全域旅游与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6期 No.445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短视频+直播”助力广西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邓忠;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农文旅融合发展借助“短视频+直播”模式取得了新成效。然而,发展仍面临着内容同质化、产业链脱节、主体协同不足、专业人才紧缺等挑战。文章探究广西农文旅借助“短视频+直播”模式迅速发展的原因及面临的困境,并从内容创新、产业链整合、主体协同、人才与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发展路径,旨在为广西及其他地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16期 No.445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研学旅行开发路径——基于广西桂林阳朔遇龙河沿岸区域与兴安灵渠沿岸区域的对比研究

    刘家豪;

    文章通过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遇龙河沿岸区域与兴安县灵渠沿岸区域两个案例开发前的基础条件、核心开发举措及开发后成效,发现阳朔遇龙河沿岸区域依托生态田园资源形成社区自主开发的生态研学路径、兴安灵渠沿岸区域凭借水利文化遗产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历史研学模式。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两者在资源导向、基础资源配置、品牌化发展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以及在资源类型、开发主体、课程体系、客源市场、文化挖掘深度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开发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同时可通过深度挖掘资源价值、构建协同机制、完善设施、实施品牌战略、创新课程体系等,为桂林其他地区乡村研学旅行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16期 No.445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样态旅游类视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杨玲;

    文章对多样态旅游类视频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此类视频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其中,积极影响包括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品牌竞争力与助力乡村振兴;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观众注意力分散、负面舆情制约、过度依赖营销的风险等方面。基于此,文章提出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旅游企业要创新营销模式,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加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多管齐下,助力文旅产业繁荣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No.445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旅融合视角下主客共享机制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王玥萌;

    文章基于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融合共享经济与文化资本理论,构建乡村文旅主客共享理论框架,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证明,主客共享本质是空间权利的重构过程,通过空间实践维度的日常生活展演、空间表征维度的制度赋权、表征空间维度的意义共建三重机制,可以实现文化资本向共享资本转化。文章的理论创新在于突破保护与开发二元对立,建立“权利共享、资本共享、意义共享”的三维分析框架,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理论范式。

    2025年16期 No.445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区二次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黄山市为例

    赵敏;骆成;丁莹莹;曹文远;刘珍珍;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促进景区二次消费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游客视角,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分析影响游客在景区二次消费的关键因素,同时与国家政策和地方实践相结合,提出优化二次消费产品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完善价格调控与监管体系、加强市场营销与宣传推广等策略,以期促进黄山产业转型升级,并为其他旅游城市经济振兴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No.445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洛文化符号体系在洛阳城市品牌中的解码与重构研究

    曾亚楠;

    文章以河洛文化符号为核心,基于符号学理论与城市品牌建构逻辑,系统解构其物质、精神、行为层符号体系,分析河南洛阳城市品牌建设中文化符号的应用现状与深层问题,然后提出“筛选—整合—创新—传播”的符号重构路径,旨在为洛阳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与文化穿透力的城市品牌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策略。

    2025年16期 No.445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冰雪资源优势下吉林省文旅融合发展策略分析

    王跃飞;王海燕;李俊锐;

    吉林省依托优越的冰雪气候条件与丰富的生态环境基础,构建出以冰雪为引擎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还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与产业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围绕吉林省冰雪资源特征,系统分析其在文旅融合中的功能机制,并从资源统筹、融合创新、体系构建、设施升级、品牌塑造与人才支撑6个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实现冰雪资源价值最大化,为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2025年16期 No.445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滇西边境山区旅游城镇开发现状与调控策略

    陈怡;普荣;

    旅游业引领特色小镇发展已经成为滇西边境山区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文章首先结合滇西边境山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阐明滇西边境山区概况,按城镇功能及开发现状将滇西边境山区旅游城镇化分为历史文化古镇、旅游地产小镇和观光休闲小镇3种类型。其次,对整个区域的旅游城镇化开发现状进行评价,包括多元化“旅游+”发展模式形成多元特色小镇,旅游城镇空间相互作用力亟待加强,以及沿边旅游小镇迅速成长等。最后,提出旅游城镇开发策略,包括构建大滇西旅游环线城镇体系、加强沿边旅游城镇的整体串联式开发、加强对历史古镇的保护性开发和打造多核心旅游城镇群等。

    2025年16期 No.445 187-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WOT分析的重庆融创渝乐小镇旅游发展研究

    田敏;

    主题乐园作为重庆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重庆市旅游产业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文章通过SWOT(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分析法,对重庆融创渝乐小镇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论述,并提出重庆融创渝乐小镇旅游发展的策略,以期促进渝乐小镇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No.445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银发经济视角下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策略探析

    李坤峰;

    银发经济的兴起促进了老年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群体的旅游需求从传统观光转变为健康养生、文化体验、休闲社交等。目前,老年旅游市场供给在产品设计、服务保障和基础设施方面仍存在不足,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高品质、个性化需求。文章立足银发经济背景,结合老年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银发经济对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推动作用,提出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策略,旨在为老年旅游市场的精准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可行方案。

    2025年16期 No.445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旅游纵览》征稿启事

    <正>《旅游纵览》杂志创刊于1989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I版物号:CN13-1138/K;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SSN1004-3292;国内邮发代号:18-71;国外发行代号:Q1138T。《旅游纵览》以“传播生态旅游文化、普及生态科学知识、探索旅游经济理论、分享旅游管理经验、推介生态旅游资源、引导大众旅游消费”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前沿信息、景区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摄影艺术、旅游经济、城市旅游管理、旅游行业服务、旅游产业文化等内容,是为从事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生态研究等人员提I供交流平台的综合性期刊。《旅游纵览》已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全文收录。2003年,《旅游纵览》被中国旅游报刊社协会评为“中国优秀旅游期刊”。

    2025年16期 No.445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