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连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郭琳;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我国关注的重点之一,旨在通过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辽宁省大连市虽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但是红色旅游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文章在深入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大连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为大连红色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

    董丽媛;薛博;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凭借强大的活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逐渐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引擎。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索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包括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加强产业融合,拓展发展空间;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影响力,希望能够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研究——以阜平不老台地质文化村为例

    曹晨;王克冰;王通;王瑞琪;高岩峰;王福睿;耿晓磊;

    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拓展乡村发展的路径,还能够为当地文化传承、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文章以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不老台地质文化村为案例地,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剖析地质文化村(镇)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首先,在国家政策驱动、地方现实约束和外部力量介入的背景下,不老台申报建设地质文化村;其次,不老台以“地质+生态旅游”为抓手,打破山村的地方困境,取得了丰硕成果;最后,不老台以“资金整合—资源保护—社区共治”为响应指标,实施有效调控策略,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8期 No.437 7-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深度涉足

  • 西江千户苗寨商业化与原真性冲突研究

    李登辉;

    文章首先阐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发展现状,分析西江千户苗寨存在的商业化与原真性冲突,如商业化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商品化与同质化问题,并探讨产生冲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解决办法,包括强化规划与管理以实现有序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提升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满足游客原真性需求,强化社区参与以实现利益共享,以及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以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助力西江千户苗寨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8期 No.43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社会资本理论视域下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阳荣凤;刘顺;

    文章聚焦社会资本理论视域下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议题,构建涵盖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网络、社会规范的理论架构。研究发现,社会信任能凝聚多元主体,打破资源整合壁垒,降低合作风险;社会参与网络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促进信息交流,优化游客体验,推动产业融合;社会规范通过制度供给、安全防控与监督执行机制,保障产业健康发展。为进一步论证,文章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厂BA”篮球锦标赛为典型案例,解构结构资本驱动、关系资本引导、认知资本支撑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3条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括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创新社会资本运用方式;强化区域合作,整合社会资本资源;政策支持与引导,营造良好的环境。

    2025年08期 No.43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旅游者主客关系质量对游客旅行意图的影响

    陈翌;

    乡村旅游中,主客关系质量对游客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关系质量理论,文章重点分析关系满意和关系信任两个核心维度,探索其对游客旅行意图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研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关系满意和关系信任均对游客旅行意图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成果在理论上证明主客关系质量对旅游行为的促进作用,实践上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2025年08期 No.43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国内旅游总收入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张新雨;

    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方法,收集国内2003—2023年旅游经济及相关指标数据,选取经济社会、旅游服务、交通设施、旅游偏好4个因子层,4个因子层下共选取16个衡量指标,以探讨国内旅游总收入的影响因素,得出国内旅游总收入增长的本质是经济增长驱动型的结论。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国内旅游总收入提升对策,即精准投资第三产业,优先支持文旅新基建;夯实经济基础与消费能力,释放居民旅游需求潜力;数字化赋能旅游配套服务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转型。

    2025年08期 No.43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供求双方视角下广西边境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研究

    刘玲君;马巧玲;卢东霞;廖茵茵;杨敏;

    随着旅游活动大众化、散客化、常态化,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强烈。在新形势下,广西依托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探索边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基于此,文章将分析消费者端与旅游经营主体端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供需视角下广西边境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具体路径,旨在为广西边境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2025年08期 No.43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智慧旅游背景下游客体验提升研究

    耿婷;

    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旅游业的当下,智慧旅游成为提升游客体验的关键驱动力。文章从剖析智慧旅游的独特内涵与价值出发,分析当前游客体验面临的挑战,基于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等维度提出针对性策略,深入探讨智慧旅游时代提升游客体验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黔南州打造旅游环线的路径研究

    江族;赵蝶;黄秋凤;杨梅艳;张东雨;王雪蝶;

    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目前,旅游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已转向“由点带线”模式,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州”)仍处于“单点发展”阶段。文章选取黔南州47个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客观数据,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探索黔南州打造旅游环线的路径,希望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旅游环线打造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旅游城市夜间旅游体验感知与优化策略——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

    王宁;金玉实;

    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夜间旅游逐渐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的重要方式。文章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从娱乐性、教育性、逃避性和审美性4个体验维度分析游客与居民的夜间旅游体验感知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日照市夜间旅游产品在娱乐性方面表现较好,但在深度体验、文化内涵和视觉吸引力上存在提升空间。此外,受访者对文化艺术类夜间旅游产品的潜在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夜间旅游产品类型有待丰富。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包括丰富夜间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夜间旅游产品类型,强化视觉设计与氛围营造,加大宣传力度,以期为日照市夜间旅游的发展和其他城市的夜间旅游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与借鉴。

    2025年08期 No.43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游客感知的宁波旅游形象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郑静;

    文章立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理论和游客感知价值理论,通过实证调查和系统分析,探索浙江省宁波市旅游形象的市场认知特征及优化路径。结果显示:宁波已构建起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核心吸引力载体、以海鲜美食为味觉记忆符号的复合型旅游形象体系,其中自然景观凸显“港城山海”生态禀赋,人文景观彰显“书藏古今”历史底蕴,形成了差异化形象认知基底。但该市仍存在特色文旅IP认知转化不足、省内外游客服务感知差异显著等突出问题,以及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但重游意愿与分享意愿相对偏低的瓶颈。基于此,提出“双核三翼”形象提升工程、“三位一体”服务优化体系和客源市场圈层渗透策略,旨在为宁波突破长三角区域“形象遮蔽”效应、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08期 No.43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健康旅游目的地网络关注度时空演变特征——以抚仙湖为例

    刘超明;王杨;李岚;王静;

    为促进健康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传播和高质量发展,文章利用月度集中指数、周内分布偏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首位度等方法,探讨2023—2024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港澳台)对抚仙湖健康旅游目的地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异特征。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2023—2024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抚仙湖的网络关注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抚仙湖旅游网络关注度存在明显的前兆效应;从全国空间差异来看,2023—2024年抚仙湖网络关注度的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而首位度的整体变化呈现上升趋势。据此,提出抚仙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类似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41-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网络文本的茅台镇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吴晓鹏;邓红芳;黄小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线上平台已成为游客分享、交流、记录在旅游目的地游玩过程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网络文本逐渐成为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工具之一。文章以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为研究对象,借助微词云文本分析软件,从高频词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3个方面入手探讨茅台镇旅游形象,进而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等建议,以期为茅台镇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满意度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芜湖古城为例

    戴静;

    当前,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受到学界关注,游客满意度研究对街区治理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徽省芜湖古城为研究对象,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ACSI),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探讨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统计结果显示,芜湖古城游客综合满意度平均分为3.193,满意度不高,主要受感知质量影响。具体而言,游客对商品和餐饮价格的满意度较低,景区吸引力不足,游客忠诚度也较低。最后,文章针对景区特色建设、价格管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以促进芜湖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8期 No.437 48-5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旅游管理

  • 人工智能赋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于洪雁;金志民;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在旅游领域的深入应用与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对此,文章首先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人工智能赋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教学目标、课程优化、实践教学、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希望能够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培养更多满足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025年08期 No.43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旅游学原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郭峦;谢子君;方婷;苏振;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时代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以旅游学原理课程为例,探究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路径。目前,旅游学原理课程存在教学方式以教师知识讲授为主,缺乏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评价方法单一,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应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建设“课程思政+前沿实践”双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考核体系,提升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力5个方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为旅游学原理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跨文化视角下温泉景区英文导游词创作探索

    李霞;

    文章针对跨文化视角下温泉景区英文导游词的创作策略和思路展开讨论,在明确跨文化视角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及其对温泉景区英文导游词创作的影响后,提出跨文化视角下温泉景区英文导游词创作应遵循的3个原则,即尊重包容、准确真实和互动参与。并结合实际导游词创作需求,分析跨文化视角下温泉景区英文导游词创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英文导游词创作要点,包括语言表达的适应性、文化元素的融合解释以及故事化情感化描述3个方面,以期能够为英文导游词的创作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产教融合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钟蕾;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产业需求与教育相结合,为培养旅游人才开辟了新的路径。文章在产教融合视角下,针对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校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

    何燕燕;

    我国中西部地区数字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但存在数字化人才缺口大、高校培养模式更新滞后等问题。文章结合中西部地区产业需求与东部地区高校经验,提出中西部地区高校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框架与实施路径。培养模式以“技术赋能、区域深耕、产教共生”为核心,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真实项目驱动实践及多元动态评价机制。实施路径强调跨学院整合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校际协同,并依托国家战略打造差异化优势,希望能够为中西部地区高校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赣州市森林康养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廖海云;蓝萌;

    推进森林康养产教融合发展,有助于森林康养产业实现创新升级,达成产业与教育双向赋能、协同共进。江西赣州有较好的资源和市场基础等优势,文章通过走访调查赣州市森林康养基地和高校,分析赣州森林康养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发现赣州市森林康养产教融合发展存在产教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产教融合程度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两个方面。基于赣州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和高校森林康养人才培养实际,文章提出以“整合资源”“多元教育”两个维度为着眼点的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赣州市森林康养产教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2025年08期 No.43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旅游管理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班香芝;

    旅游管理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双刃剑”特征。一方面,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遗产的物理损耗与文化内涵流失。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在旅游管理中面临开发与保护的动态矛盾、管理机制协同性缺失以及技术赋能与风险防控短板等困境。为此,文章从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创新活化传承路径、技术赋能与风险防控、健全保障支撑体系4个方面提出策略,包括政策协同、动态评估、场景营造、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以及构建遗产地弹性承载力预警模型等。旨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管理的良性互动,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

    2025年08期 No.43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生态保护

  •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李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主题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文章以生态旅游为主题,首先探讨其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其次分析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再次总结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系列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包括制定环保政策,强化制度保障;加强规划管理,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社区参与,实现利益共享,希望能够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桂林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现状及策略

    王婷婷;高钰博;刘江;

    文章通过分析广西桂林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现状,结合大数据分析桂林生态旅游景区存在的空气污染、自然保护对象受到侵害的问题,以及游客对桂林生态景区的水质和植被覆盖率满意度较低的问题,提出桂林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策略,包括增强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注重“人工智能+生态保护”等,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2025年08期 No.437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吉林省生态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

    郭娜;姜乃源;韦大伟;

    吉林省有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盐碱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景观,开展生态研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基于实地走访调研,指出吉林省所拥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并从多个角度出发设计生态研学旅行课程,明确研学主题和研学路线等,注重对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培养,以期引导学生在旅行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最终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

    2025年08期 No.437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山东省生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

    庄洪业;孟凡霞;

    文章聚焦山东省生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领域,系统分析其融合发展的多重价值、现状、模式及实践路径。首先,阐述生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调其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上的意义,并指出其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其次,对发展现状进行剖析,详细阐释依附型和连接型两种融合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最后,在实践路径上,提出整合资源形成文化特色、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加强宣传推广以提升知名度、完善基础设施以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强化区域合作以实现协同发展等策略,希望为山东省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08期 No.437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主客互动视角下生态旅游目的地游客亲环境行为响应机制研究

    刘蕴霏;章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认知-情感-意向”理论设计游客亲环境行为响应机制量表,并以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东江湖景区为案例地,采用结构方程法检验量表,论证主客互动驱动游客响应亲环境行为的过程。结果发现,虽然主客互动无法直接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但可通过提升游客满意度、强化地方依恋等方式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文章还发现游客满意度与地方依恋具有链式中介作用,这有利于拓展“认知-情感-意向”理论在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丰富生态型旅游目的地主客互动与游客行为的相关研究。

    2025年08期 No.437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旅游规划

  • 兰州智慧旅游沉浸式夜游体验空间培育探究

    李慧玲;杨景涵;

    近年来,智慧旅游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而沉浸式夜游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渐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甘肃兰州智慧旅游沉浸式夜游体验空间培育势在必行。文章首先概述兰州市主要夜间经济空间节点,其次概述兰州市沉浸式夜游体验空间培育现存问题和培育优势、夜间旅游人群需求等,最后提出做好兰州文化传承与发展,讲好兰州故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游客沉浸式夜游体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夜游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完善线路规划,做好产业联动,加强夜游体验空间培育等具体路径,旨在打造让游客深度参与和互动的智慧旅游新产品与消费新场景,从而为城市增添新活力,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2025年08期 No.437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张蕾蕾;

    文章先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阐述其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然后从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挖掘、旅游产品多元化设计、服务质量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旅游体验优化等多个维度,研究如何构建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体系,旨在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升级,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竞争力与综合效益。

    2025年08期 No.437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双赢策略

    寇腾跃;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因此,如何在旅游发展中有效保护文化遗产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首先概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其次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模式,再次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的策略,以期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8期 No.437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SWOT分析的旅游目的地节事旅游发展策略——以“彭祖山三月三朝山会”为例

    曹露;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俗旅游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逐渐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大亮点。政府积极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努力促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期为民俗旅游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背景下,节事旅游作为节事活动的一个重要范畴,不仅发展迅猛,而且对目的地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地方品牌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据此,文章聚焦四川省“彭祖山三月三朝山会”这一特定的文化节事活动,采用SWOT分析框架,全面审视该节事旅游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彭祖山三月三朝山会”节事旅游发展策略。

    2025年08期 No.437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康养旅游建设与发展对策——以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为例

    王慧元;陈家慧;张佳军;申胜格;郭佳瑶;

    2016年9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设立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北戴河示范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北戴河示范区通过创新驱动和产业集聚,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文章以北戴河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在基础设施、区域协同、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北戴河示范区康养旅游发展策略,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产业协同与服务体系等,希望能够推动北戴河示范区康养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8期 No.437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文旅融合背景下特色小镇的规划更新策略研究——以常州市嘉泽镇为例

    朱琛妮;王堞凡;

    特色小镇建设是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手。文章以江苏省常州市嘉泽镇为例,提出“花木产业为核、生态文旅为翼、文化传承为基”的总体规划更新策略,构建“花木+文旅+科创”产业链,提升嘉泽镇的产业价值与文化生态吸引力,旨在为嘉泽镇实现从传统农业小镇向特色小镇的转型升级,并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特色小镇规划更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No.437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辽宁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张贺;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辽宁省文旅产业展现出新活力,但仍存在产业融合深度不足、新质生产力应用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因此,文章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以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品牌影响力提升为关键,充分发挥辽宁省文旅资源的独特优势,探究辽宁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助力提升辽宁省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5年08期 No.437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东莞三江六岸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及路径

    冯原;辛志亮;

    文章在探究广东东莞三江六岸文旅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战略系统规划、运营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改革创新路径:一是定制城市文旅的长短期规划目标,确保项目实施有计划可循;二是创新运营模式与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新渠道优势,加强文旅品牌宣传;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举措,倡导生态旅游;四是依托重要节点,构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机制,助力东莞三江六岸文旅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No.437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机制与案例分析

    张家乐;张佳琪;秦星月;霍宁宁;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为河北省旅游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提供重要驱动力。文章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结合技术层面、理论层面和政策层面,深入分析GAI赋能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GAI通过赋能旅游路线规划、古汉语解读、信息传播及游客体验等多方面,能够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为河北省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旨在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实践提供科学参考,助力河北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025年08期 No.437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艺览天下

  • 市场需求导向下红色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研究

    马先;

    文章通过分析红色旅游市场需求的特点,剖析当前红色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产品设计思路,包括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类型、设计个性化体验产品、整合推出旅游产品套餐等,并结合精准化营销策略,如网络营销、故事营销、合作营销与节庆营销等,旨在增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有效性,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

    2025年08期 No.437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文旅融合视角下地方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路径——以唐山市为例

    杨洁;常晶晶;

    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地方音乐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吸引游客、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河北省唐山市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地方音乐文化资源。但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其地方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仍有不足之处。文章通过分析唐山地方音乐文化的特色与发展现状,以及唐山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二者融合的多条路径,包括促进唐山地方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结合,积极举办各类音乐演出活动,结合唐山文化特色开发旅游产品,强化唐山地方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联动等,希望能够提升唐山的旅游吸引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025年08期 No.437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乡村振兴视域下济宁市乡村研学的困境与对策

    李颉;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研学越来越受到旅游界关注,成为热点话题。乡村研学是一种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教育方式,而乡村研学的开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力,有利于我国和美乡村建设。文章以山东省济宁市为研究对象,阐述乡村振兴视域下济宁市发展乡村研学的基础条件,通过调研济宁市乡村研学的现状,分析济宁市乡村研学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济宁市乡村研学的策略,以期能够为乡村研学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游客体验的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江萌;张芳;

    随着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为连接文化与消费者的新桥梁。文章首先阐述研究背景,分析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然后探究该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存问题,包括文创产品创新不足,香氛类文创种类稀少,材质选择不够精细,宣传不足,最后提出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包括创新文创产品,提升娱乐体验;优化特色香氛文创产品,丰富嗅觉体验;提高文创产品质量,注重情感体验;优化销售双向路径,拓展社交体验,希望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白山山葡萄果皮天然色素扎染系列旅游产品的设计研究

    卢翼;

    长白山山葡萄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特有的野生葡萄,其果皮富含天然色素,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文章以长白山山葡萄皮为天然植物染料提取的原料,进行扎染旅游产品的设计研究。采用含有植物色素的山葡萄提取液进行染色,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筛选目标固色剂,确定手工扎染制品的固色方案。同时选择适合该地区的元素设计目标图案,以长白山山葡萄果皮提取色为主色调,呈现绚丽多色的扎染效果,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着挑选产品类型进行设计,如服装类、家居装饰类、文创产品类等。将筛选出的产品与非遗工艺相结合,融入长白山地区的旅游景区元素,并进行再设计,最终制作成产品。

    2025年08期 No.437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旅游经济

  • 元谋县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对策

    尚小燕;

    文旅康养产业是文旅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也是当前整合资源,延伸旅游全产业链,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文旅康养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业兴而百业旺。文章首先介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的文旅康养资源,其次总结元谋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实践,再次分析元谋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元谋县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元谋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2025年08期 No.437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化背景下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研究

    邵雨晴;

    现如今,我国对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且针对这方面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便促进城市文旅产业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文章主要基于数智化背景,分析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数智化技术在城市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城市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专业的智慧文旅产业人才、信息化水平较低等,最后提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策略,包括引进大量专业的智慧文旅产业人才、提高信息化水平等。

    2025年08期 No.437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银发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田学梅;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银发旅游市场逐渐兴起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银发族的旅游需求、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等具有独特性,而这些对旅游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文章深入剖析银发旅游市场的特点,探讨当前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以期满足银发族的旅游需求,提升旅游企业在银发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推动银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2025年08期 No.437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背景下旅游酒店智慧化发展措施

    邓秋霞;

    在当前旅游热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旅游酒店的智慧化发展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核心推动力之一。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具有数据采集智能终端、智能大数据运营体系和数字化管理服务流程的旅游酒店新业态,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住宿体验,还能提升酒店的运营效率。文章分析旅游酒店智慧化的内涵与特征,并从挖掘客户个性化需求,优化酒店产品服务,构建智慧化管理系统,进行数字营销和客户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系统、详细的策略,希望能够助推旅游酒店智慧化发展。

    2025年08期 No.437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高洁;胡雅琪;

    文章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机制,首先介绍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和实践概况,其次探究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产业融合度低、同质化与治理失衡等,最后通过深化文化资源转化机制、构建“数字底座+智能应用”双轮驱动的文旅生态系统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共治”的利益共同体治理模式,为西部资源富集区文旅融合提供实践方法及优化对策,旨在为促进四川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2025年08期 No.437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元宇宙赋能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张家界星球”为例

    李滢;

    文章首先对元宇宙和数字文旅进行文献综述,其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张家界星球”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元宇宙赋能数字文旅的发展模式,包括“人场物”三位一体,共促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利用地域特色资源,丰富场景内容;融入虚拟数字人,增强虚实交互体验;推动文旅数实融合,促进元宇宙产品增值。最后,从文旅内容、文旅体验、文旅产品3个维度出发,提出元宇宙赋能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元宇宙赋能数字文旅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助力数字文旅在元宇宙的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2025年08期 No.437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背景下桂林市科技创新与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研究

    盛鹏瑾;蒋悦;张婷;

    文章以2010—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指标数据为样本,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同时采用σ收敛法分别对二者之间的时间序列演化特征和收敛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桂林科技创新与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度与协同效果不断变好,但耦合协调度差异呈波动扩大的趋势。基于此,文章从科创投入、空间优化、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2025年08期 No.437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红经济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卢伟;吕东伟;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借助各类社交媒体平台,推动乡村旅游驶上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在正能量网络红人的带动下,大量乡村资源被激活,越来越多乡村里的美景好物形成“出圈”的乡村IP。基于此,文章首先详细分析网红经济的兴起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其次阐述网红经济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最后提出新时代各地需要在网红经济的助力下,从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实施多元化营销推广、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等方面入手,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8期 No.437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季旅游视角下无锡阳山镇农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菁婧;郭炜枫;宋佳音;

    文章在全季旅游理念下,通过对江苏无锡阳山镇文化、旅游、农业3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梳理,提出阳山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策略,包括文化定位与传承创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旅游文创产品创新与开发、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等方面,以期提升阳山镇文旅品牌的竞争力与吸引力,通过“文化赋能+旅游推动+产业优势”为阳山镇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5年08期 No.437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元宇宙赋能文旅产业的技术逻辑、应用场景与实践路径

    易可鑫;王淑霞;

    文章主要探讨元宇宙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场景,解构元宇宙赋能文旅产业的机理,提出元宇宙赋能文旅产业的具体路径。在技术层面,元宇宙作为聚合型技术集群,通过多元技术的协同发力,将重塑文旅服务的生产范式与消费逻辑。在场景层面,孪生景区、虚拟云旅、数字藏品与虚拟研学等应用场景推动了文化遗产活化、服务无界化等。在实践层面,相关部门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培育“元宇宙+文旅”新业态,利用元宇宙技术赋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5年08期 No.437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哈尔滨特色旅游工艺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卢佳欢;邸胜男;

    旅游工艺品是旅游纪念品的一种,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哈尔滨作为东北地区典型城市的代表,拥有众多特色旅游资源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特色旅游工艺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文章阐述旅游消费者行为特点,概述哈尔滨特色旅游工艺品并分析其营销现状,基于此提出哈尔滨特色旅游工艺品营销模式创新策略,如优化旅游工艺品价格体系、运用系统思维制定营销策略、多渠道打开旅游工艺品销路,旨在促进哈尔滨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2025年08期 No.437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视角下吕梁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姣;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文旅康养产业的变革与创新。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聚焦山西省吕梁市文旅康养产业,首先深入剖析吕梁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其次详细分析吕梁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数字化视角下吕梁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策略,旨在利用数字技术有效提升吕梁市文旅康养产业竞争力,提升游客体验,进一步推动吕梁市文旅康养旅游产业的数字化发展。

    2025年08期 No.437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瓜州县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赵婷;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发展,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瓜州县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瓜州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当前瓜州县乡村旅游存在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不完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营销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包括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域旅游;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加强科技应用,发展智慧旅游;强化资金扶持,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旨在优化瓜州县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增强瓜州县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促进瓜州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希望能够为酒泉市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李亮;覃林航;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促进城乡融合与生态价值转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湖南省张家界市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吸引力显著,但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要素协同不足导致的区域失衡问题。文章基于旅游系统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构建包含10项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底层由政府参与度、乡村旅游规划与管理、乡村居民参与度构成;中间层通过空间支撑体系(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度、旅游交通可达性)及生态经济协同(乡村旅游营销、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要素转化;顶层包括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力与乡村旅游身心体验,影响乡村旅游发展效能。最后,基于旅游系统理论提出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为张家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乡村旅游营商环境评价及优化研究

    杨金标;余丽;谷明琪;章金蕾;郭俊烽;

    优化营商环境是吸引专业化乡村运营商、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资源基础观与制度嵌入性理论视角出发,构建“政府-本土-市场”三维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并采用组合赋权法对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乡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乡村旅游营商的主导是本土力量,政府投资规模、游客接待量、自然资源禀赋指数构成核心影响要素,人力资源培育与市场环境尚存在提升空间。基于此,提出政策赋能、资源整合、人才振兴、市场培育四维优化路径,为乡村旅游营商环境的评价及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08期 No.437 176-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州市文化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王静雅;

    旅游营销是扩大地区旅游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营销策略得当与否关乎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文章以河南省郑州市为研究对象,阐述该市文化旅游市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梳理其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和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分析郑州市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SWOT),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旅游营销策略,以期为郑州文化旅游市场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巴蜀古盐道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研究

    王一冰;

    巴蜀古盐道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商贸通道,其形成于盐业经济的繁荣时期,连接中原、西南及沿海地区,是盐业生产、运输和交流的核心线路。这条古道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见证了巴蜀人民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但是,现阶段关于巴蜀古盐道的研究成果较少,巴蜀古盐道存在保护力度不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未形成线性旅游产品、缺少品牌打造意识等问题。因此,文章探寻巴蜀古盐道的文化底蕴,提出巴蜀古盐道文化旅游开发策略,包括提炼巴蜀古盐道的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叙事式的旅游新体验;开发具有巴蜀古盐道文化特色的线性系列旅游产品,解锁文化旅游新玩法;联合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巴蜀古盐道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希望能够为巴蜀古盐道文化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183-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建设背景下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探究

    潘成发;李因霞;

    为探究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建设背景下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分析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环境基础,以及探讨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建设背景下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建设背景下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和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促进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8期 No.437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婺源县龙尾村旅游发展研究

    罗镜秋;刘玉琼;李梁平;

    文章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龙尾村为例,首先介绍龙尾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其次分析龙尾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如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旅游软硬件设施不完善、旅游发展效益相对较低等;最后提出龙尾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其他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190-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分析

    闫云丽;邹钰;

    文章首先对康养旅游进行概述,包括分析康养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康养旅游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其次探讨云南省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再次总结云南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系列推动云南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即加强资源整合与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推动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优化政策环境与支持体系,加强市场秩序整治,培育优质人才,希望能够为云南省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37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旅游纵览》征稿启事

    <正>《旅游纵览》杂志创刊于1989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138/K;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4-3292;国内邮发代号:18-71;国外发行代号:Q1138T。《旅游纵览》以“传播生态旅游文化、普及生态科学知识、探索旅游经济理论、分享旅游管理经验、推介生态旅游资源、引导大众旅游消费”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前沿信息、景区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摄影艺术、旅游经济、城市旅游管理、旅游行业服务、旅游产业文化等内容,是为从事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生态研究等人员提供交流平台的综合性期刊。《旅游纵览》已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全文收录。2003年,《旅游纵览》被中国旅游报刊社协会评为“中国优秀旅游期刊”。

    2025年08期 No.437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